Home » 【目標到期債】債券即將到期,為什麼到現在都還虧本

【目標到期債】債券即將到期,為什麼到現在都還虧本

前五年市場熱銷的目標到期債產品

全台金融業瘋賣,累計金額上百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可恥的小弟也參與其中,還賣了不少IPO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45719

2017、2018年目標到期債熱度開始蔓延

這邊的熱度並不是指市場的需求,而是金融業的需求

因為債券到期會還本,加上當時台灣市場沒有這種類型的商品,有了噱頭後開始包裝發現市場接受度還不錯,手續費包裝在產品裡面收得也很開心,於是產品就變得越來越扭曲…


國外本來就有「目標到期日」這種投資概念的產品

這種商品主要用來作為退休規劃,透過買進特定天期的優質債券,穩定賺取報酬,到期時給投資人一筆錢當退休金

舉例來說:小華今年50歲,預計6年後退休,他可以透過這個商品來存退休金

為何小華要透過”商品”,不直接買債券?

這類型的商品是採用基金的方式對一般投資人銷售

基金的特性是分散投資,且有專業經理人幫你挑選標的

因為債券基本交易門檻高,動輒10、20萬美元,一般人的退休金可能不足以分散投資,而且一般人比較難取得債券的資訊,所以付一點管理費應該也是合理的

對小華來說,透過基金會比直接買債券風險更低,因為基金公司是集合大眾的資金來做分散投資,就像台灣的勞退基金一樣


目標到期債話術

話題回到台灣金融業

我記得當時每個月都在對前線業務做產品教育訓練

跟客戶也一直都在講這個產品

分散投資在不同國家的大型企業

因為債券到期還本的特性,到期可以拿回本金加利息

基金公司預估六年賺24%

中間如果有價差也可以賣掉,只是要付點手續費

甚至還可以用簡單數學做行銷

假設基金投資50檔債券,每檔佔2%

就算踩到雷

有一間公司倒閉,那也才2%嘛,126%-2%還有124%,更何況公司倒閉債券也不一定歸0

如果有兩間公司倒閉,那也才4%,126%-4%還有122%,六年賺22%,一年還是可以穩穩賺3%多

最極端的狀況,最多可以倒多少間還不會虧到本金?

(50-x)*1.26=50

X = 10.3

最多倒10間還不會虧到本金,如果倒10間以上那就沒辦法了

但50間要倒10間,容易嗎? 基金經理人沒那麼笨吧,平均挑5間公司倒1間


我對產品的想法

如同前面提到的,分散投資債券其實就像市面上一般的債券型基金一樣

只是加上了到期日讓收益更加明確

我覺得這樣的產品架構是好的

但應該要有兩個前提

1. 費用低

直接投資債券並不會有持有成本,但買基金需要內扣管理費

我投資了債券後就領利息坐等到期,需要管理什麼?

頂多就看看公司狀況、新聞,反正九成五的機率都不會去調整持債

對基金公司而言這樣的產品維護成本極低,收費當然應該比一般基金更便宜

2. 訴求明確

債券有分不同的等級,有投資級也有非投資級的債券,以信評來區分又能分得更細

對退休規劃者來說應該買投資等級、信評盡量高一點的債券

對年輕族群來說,因為風險承受度相對高,有拿風險換報酬的本錢,可以挑非投資等級的債券,甚至拉長天期換取更高的報酬也OK

台灣當時的情況這兩點都沒做到

費用收得越來越高,多數產品一視同仁,反正投資人手上有錢就用報酬率吸引過來,導致買的債種越來越爛


目標到期債缺點

目標到期債是一種投資策略,是由基金公司募集資金統一管理

在台灣很常聽到所謂目標到期債保單,有目標到期日而且還是短天期的商品跟保險八竿子打不上邊,為何台灣還是如此熱銷?

因為金控共同行銷,銀行、券商通路賺申購及回單費用、基金公司賺管理費、保險公司賺危險保費跟保單管理費,甚至有些還重金禮聘國外顧問團隊,這又是一筆諮詢費

架構如下,每經過一條線都會被抽一次費用

可想而知,正常的債券報酬被層層剝削後,最終落到投資人手上還剩幾根毛?

所以只好賣不正常的債券,就是信評差的債券,再透過分散風險的話術說服投資人投資


目標到期債沒有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先跟各位說明,風險有分成兩種

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沒辦法分散的,例如市場利率、總體經濟狀況等…

非系統性風險是可以分散的,例如公司作假帳、營運出問題等…這些狀況不太可能同時發生,所以可以藉由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

目標到期債買了一堆新興市場發行的債券,這些企業甚至國營單位的體質相對脆弱,這就跟你把全部的錢借給一個通緝犯或是分散借給兩個通緝犯的道理是一樣的,本身投資的非系統風險就已經非常高而且還有高度相關,並不會因為你分散就降低風險


目標到期債為何會虧錢?

會有如此慘況不能怪聯準會

畢竟開宗明義已經說了是「目標到期」

到期債券就該拿回面額,理論上投入當下的到期殖利率 (YTM) 就是我的年化報酬率,不該跟市場利率有任何關係

所以別說因為聯準會去年升息17碼導致報酬率差,完全沒有邏輯

跟中國及俄烏戰有很大的關係

先說中國好了,中國去年多間房地產商爆雷

不管大中小型,包含碧桂圓、恆大地產、華融地產、龍湖地產、旭輝控股等…,累計超過百間房地產商破產違約

這些房地產商透過高度槓桿炒地買房,大型地產商在海外發行的債務金額相當可觀,目標到期債基金為了追求高報酬投資了不少

再來是俄烏戰,據我了解,有些基金有投資俄羅斯當地企業發行的債券,因為俄烏戰的關係導致基金公司無法處分俄羅斯資產,缺乏流動性的情況下有些在初期就用極度低價拋售,有些仍握在手上等到交易禁令結束

不論是哪種狀況這些俄羅斯債券的價值都跟蒸發沒兩樣


結論

● 目標到期債主要聚焦新興市場,利率夠高,金融業能扒的皮夠多,扒完皮的報酬率對投資人還有吸引力,結果包裝的東西翻開一堆垃圾

● 不要相信分散風險的鬼話,一堆垃圾包裝起來是更大的風險

● 除了目標到期債基金以外,過度包裝後的保單是個爛產品

● 我並不反對目標到期的架構,它確實有它的優點,但如果台灣以後還有出目標到期債基金,要留意管理費、投資標的

更多精采文章

【公司介紹】精品之王 LVMH 酩悅軒尼詩 · 路易威登集團

【投資】放空機構興登堡狙擊Adani,世界第二富豪殞落

【債券】基本知識介紹 (種類、信評)

【開雲集團】全球前三大奢侈品牌 GUCCI母公司

【債券】買債券前你必須先了解債券價格怎麼算

【加密貨幣】FTX為何倒閉? Alameda又是什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