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202306w2】投資週報 | 蘋果 Vision Pro 預估銷量首年僅 15~20 萬台

【202306w2】投資週報 | 蘋果 Vision Pro 預估銷量首年僅 15~20 萬台

上周五跟同事聊到投資心態

挑選標的很重要,但會買也要會賣,不論是停損或停利都需要果斷

很多人買了股票被套,起初會很緊張,後來麻痺了就擺著不放當做長期投資

同樣的人,買進後股價開始飆,還是很緊張,因為不知道股價會漲到什麼時候,開app看股價漲幅跟未實現損益變成每天的小確幸,但股價不漲或跌又開始焦慮

漲跌都煩惱,這就是人性

行為財務學中提到人類在投資上有個特性是「跌時惜售、漲時急售

我認為,買跟賣都必須要有理由,不論是數字或是邏輯,都要有理由支持你做這個決定

可能你做這個決定是錯的,但事實是你不可能永遠 100% 正確

既然如此,與其糾結在決策正確與否,還不如果斷地做出決定,然後客觀看後續發展

別想太多,因為你不可能完美預測到未來,沒有人可以

做了該做的推論後,接下來就是執行、檢討,而不是後悔、早知道


投資是一門藝術

不能只靠理性,偶爾也要感性

但你的理性必須駕馭感性

舉例來說,

我們常追蹤賣出股票的後續走勢,看自己是賣在高點還是賣在低點

  • Nvidia 財報發表後大漲 24%,很多人賣在財報發布前
  • 西太平洋銀行股價跌到成本,深怕倒閉的我出清持股結果隔天大漲…
  • 鳳凰週五大跌,我出清持股後股價開始拉回一些

這些事件都很可惜,差一點點就能多賺到,只要是人都會這樣覺得

但你必須了解,當初會做這些決定的理由是什麼

  • Nvidia 股價真的漲很多,本益比太高、顯卡滯銷
  • 西太平洋銀行倒掉會血本無歸
  • 鳳凰賺很多了,新聞出來主力開始倒貨

即便當下股價結果不如預測,但未來誰知道? 說不定後面股價一落千丈

反正賣了就賣了,決策當下的理由才是最重要的,理性必須幫感性踩剎車

假設你賣對了,那很好,賺好賺滿,繼續待在市場上努力

假設你賣錯了,那很可惜,繼續加油,還是待在市場上努力

只要你沒離開市場,結局都是一樣的,你都必須為下一場仗傷腦筋

研究所實習時有位投行出來的前輩跟我說

職場就像馬拉松,前面跑得快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跑得穩定的快且久

延伸到投資也是同樣的概念

投資就像馬拉松,前面跑得快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快又持久

打了那麼一大段雞湯,簡單講就是

賣掉的股票不要看,如果要看就不要被它影響


今年美股的漲幅是由少數股票帶動

由題材帶動的漲幅需要留意

今年美股看似表現很好,但都是由少數股帶動

這邊指的少數股是指

  1. 跟 AI 沾上邊
  2. 大型科技公司

Nvidia 上調 Q2 財測超過五成後帶動整群半導體 high 翻

科技大廠看好 AI 未來應用下單 Nvidia 帶動上下游公司,這沒問題

但其他沒那麼相關的公司股價也跟著上漲,這就有問題

當未來財報發布,投資人發現業績根本沒有受惠後股價可想而知將以大幅下修做反應

如同巴菲特講的 – 潮水退了就知誰沒穿褲子

下圖是年至今報酬,主要漲幅都集中在大型科技、半導體類股

我們看到美股大盤漲,但其實只有少數股票漲,大部分股票都是盤整或下跌

Source: Finviz


蘋果推出 Vision Pro 頭戴式裝置,預估明年賣 15~20萬台

本周蘋果 WWDC23 (2023 開發者大會) 發表了蘋果自家的頭戴式裝置 – Vision Pro,訂價 $3499 (USD),折合台幣超過 10 萬

這個頭戴式裝置結合 MR (混合實境) 技術,使用者戴上頭盔可以像電腦一樣操作各類程式

這邊簡單提一下很多人常搞混的名詞

VR (虛擬實境):把人帶到虛擬世界

戴上頭盔,人就像進入虛擬世界,這就是虛擬實境

AR (擴增實境):把虛擬物件帶到現實

人在現實世界中,透過裝置看到現實場景出現虛擬物件 ex: 寶可夢GO

MR (混和實境):把現實跟虛擬世界結合

這次的Apple 發表的 Vision Pro 戴上後可以讓使用者看到程式桌面,使用者點選後便使用各項程式,畫面直接呈現在眼前可以直接操作

Morgan Stanley 公布 Apple Vision Pro 的台廠供應鏈包含台積電(2330)、日月光投控(3711)、GIS-KY(6456)、和碩(4938)、台郡(6269)、臻鼎-KY(4958)、大立光(3008)、欣興(3037)、景碩(3189)、南電(8046)、采鈺(6789)

根據永豐金證券整理,相關標的包含:

市場預估,第一年 (2024) 銷量約 15~20 萬台,第二年 (2025) 可達 100 萬台

研調機構 Wedbush 認為,蘋果 MR 產品 Vision Pro 是一個革命性產品,未來有很大的成長潛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Erik Woodring 認為要等到十月蘋果發表更多有關 Vision Pro 的細節後才能明確預估銷量,Vision Pro 要能成功打入市場必須要看是否有殺手級應用


通用 (GM) 加入特斯拉充電網

美國通用汽車(GM)和特斯拉(Tesla)宣佈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從2024年初開始,通用汽車的電動汽車車主將能夠使用特斯拉的大型超級充電站網絡

市場上主流的充電標準有 NACS 及 CCS,通用加入後特斯拉陣營如虎添翼,目前有福特及通用兩間汽車大廠採用特斯拉的 NACS

特斯拉表示,全球有 4947 個超級充電站,擁有約 4.5 萬個超級充電連接器

根據美國能源部報告,全美僅有 5300 個 CCS 規格的快速充電器

電網對電動車製造商來說極度重要,因為車要充電 (廢話…)

這攸關未來車廠銷量,如果站對邊加入強勢陣營,未來旗下車款充電方便自然比較好賣

但如果加入到弱勢的一方就很淒慘

特斯拉獲得通用跟福特兩大車廠的站台,在美國電網布局更具優勢,因為有龐大的使用者布置電網會更有效率

對特斯拉跟兩大車廠來說正面效益,每年電網將為特斯拉帶來龐大的固定收益通用及福特則省下數億美元的電網建置成本

慘的是電網的競爭對手,電網相關標的有

  • ChargePoint (CHPT.US):ChargePoint是輕資産模式,不自建充電樁服務車主,而是以服務充電樁生産及生產商爲主,透過出售電樁,提供場站管理和運營服務等,獲取收益
  • EVgo (EVGO.US):充電樁的開發、所有權及經營權,覆蓋美國35個州,EVGo 近5成的收入來自公共充電樁
  • Blink (BLNK.US):收入來源是充電樁銷售和充電費用,其中充電樁銷售收入占比爲74%,主要銷售地區為北美
  • NaaS (能鏈智電) (NAAS.US):NaaS 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充電網絡,不會受到 GM 加入特斯拉充電網的影響,但因為也是充電樁相關公司所以列入,NaaS 與 ChargePoint 相似,也是輕資産模式

旅行社月營收大爆發,是利多還是利空?

Source: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22881

斗大新聞標題寫著觀光類股利多,這是我最擔心的

觀光股有利多且股價高漲,突然出現這種吸睛標題,就是告訴散戶可以趕快進場買

為什麼? 因為主力要賣了

主力手上滿手觀光類股,要倒貨怕把價格賣低了,所以釋出利多消息讓市場散戶來接

這則新聞是周五 (6/9) 刊出,是利多消息但股價卻大跌,代表我的想法可能是正確的

當然主力作法不會如此粗糙,真的要倒貨可能會分好幾批,股價大跌後再拉高一段讓市場買盤更加堅定,來回操作幾次慢慢把貨出掉

今年是報復性旅遊年,國人悶了那麼久總算能出國,旅行社業績一定會好

至於有多好、能支撐股價到哪又是另一回事了

觀光股是否有機會繼續走多? 風險又在哪邊?

旅行社屬於觀光事業,主要業務為接受客戶委託代辦國內外觀光旅遊安排食宿及相關服務等

【利多】

  • 營收高速成長,YoY 沒有 1000% 都不算亮眼
  • 目前營收還沒回到疫情前
  • 兩岸觀光尚未全面開放,開放後成長空間更大
  • 航班供給量持續回升,航空公司加碼新開航點,預期下半年更旺
  • 端午連假、暑假就要到了,家庭旅遊旺季來臨

【利空】

  • 疫情期間虧太慘,短期賺不回來,虧損金額大約 2~3 年的獲利
  • 鳳凰是 EPS 虧最少的,雄獅是 EPS 虧最多的
  • 疫情前就在虧錢的有燦星旅、易飛網
  • 看得到吃不到,旅行社人力吃緊無法消化訂單
  • 民眾透過海外比價網站訂機票飯店,旅行社收入被瓜分

*Source: 財報狗


DOCU財報優於預期盤後股價大漲

電子簽章公司 Docusign 公布 24Q1 財報

  • EPS (non-GAAP):實際 0.72 美元 vs 預期 0.56 美元 >> 優於預期
  • 營收:實際 6.61 億美元 vs 預期 6.42 億美元 >> 優於預期
  • 營收年成長 12%
  • 公司預期 Q2 收入為 6.75 ~ 6.79 億美元,全年收入為 27.1 ~ 27.3 億美元

【產品】

公司宣布新產品和服務,包括 Webforms,這是組織創建、客製和管理表單的一種方式,提供導出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

【用戶】

DocuSign Q1 共有 140 萬付費用戶及總計超過 10 億用戶,服務遍及 180 多個國家,國際收入同比增長 17%

Docusign 成立於 2023 年,在疫情期間股價大漲,主要是搭上居家辦公潮流,Docusign 的產品為電子簽章,在電子文件中簽名系統會自動 mapping 是否為本人簽名,可以節省文件往返時間,行政效率也將大幅提升

這間公司透過大量併購來達到成長,過去做了八項併購案及七筆投資案

在疫情期間因為市場利率低,大幅壓低併購的融資成本,但也因為資產價格高漲,當時的併購價格開得相當高,在 2022 年聯準會快速升息時就被打回原形,市場投資人對管理團隊不信任加上公司成長速度放緩,即便公司有在賺錢但股價還是從 2021 年 9 月最高 310 跌到目前 57 美元

Source: https://www.cnbc.com/quotes/DOCU


更多精采文章

【202306w1】投資週報 | 美股前10%今年漲了104%

【投資】美國債務上限如何影響股票市場?

【美股】PTP 公開交易合夥事業 2022稅務最新規定

【投資】主動型選股好還是被動型投資跟著市場好

【基金】安聯被罰會影響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嗎?

【投資】2021績效回顧 & 重大事件

Related Posts